close

下星期就要開學了,系上一片低迷的氣氛,教書的工作變成這樣,是大環境使然,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想道的。


有一位老師曾說過,以前教書被歸類為公教類,後來變成社會良心事業,現在是服務業,為學生提供服務,為學校,現在可能加上是以業績導向,也就是我們可以拉到多少學生,主任說目標以一個老師拉10個學生,想想我們與業務員有何不同?


一份工作是為了能夠生活獨立,但是也有一份自尊的感受、自我的肯定,但是現在呢?當我把它看成是志業,但是真能去發揮理想嗎?不過,到底自己盡了多少心力呢?課程的不穩定,有時分配到似乎不是自己專長的課程,到底如何在這片以工作為導向的課程中,不知我的工作可以為學生找工作加了多少分呢?


過去總以為思考是最重要的,但是學生的感受呢?一位學術網路的朋友說到他的教學經驗如下:


實情是學生的「解讀」不同,而你很難「證明」她們的「解讀」完全不正確。就算你講再多制度或歷史因素的解釋方式,她們也不打算完全放棄本 來的想法,來接受你的「歷史學」或「社會學」的「解讀」。
而當學生「辯」不過你時,乾脆問說:那你告訴我們要怎麼辦 好了? 這種問題不只學生會問,學校醫院裡面各層級大小官員和醫師們也都很愛問。
碰到這種問題,也許可以說:你們知道一個人要逃出監獄的前提是什麼 嗎?他們就說什麼有人接應啦,知道圍牆外面有沒有狗啦之類的。接著,我就給他們事 先準備好、很有智慧的答案:「一個人要逃出監獄的前提,是知道自己關在監獄裡面。
社會學就是幫你了解你的行為受到什麼樣的社會力所控制,沒有這種認識你永遠脫離不了它的控制。」學生這樣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:人在沒有更好的、 更明確出路時,她們會寧可留在原來的安全位置。醫學院(和許多私立學校)的學生實 用的壓力很大,他們不會也不能像依此維生的老師學者們一樣,安然地倘佯在「為知 識而知識」的喜悅之中,現在這種喜悅大概也很難了!


當你挑起他們對現狀的不安、不滿和疑惑的同時,如果不能立即得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答案時,他們會在以上的狀況下,加上學生可能大多對於你的大道理是沒有興趣時,寧可延續過去所習慣的思考和生活方 式。這時就會產生「無力感」。


看完同行者這樣說,我的志業在這樣的環境中到底要堅持著什麼?定位是什麼 ?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郭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